Thursday, 21 May 2009

Jeremy Warmsley,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不負責中文翻譯版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I will break his legs
If he takes the piss
I will break his face
If he fucks it up
I will kill him stone cold dead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Will I stand a chance?
If he hangs around
Like an awful smell
I will have some words
I will keep you safe
If he never gets the message
Written loud and clear
I will write it down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Will I stand a chance?
If he treats you right
I will be his friend
I will never sing
This song out loud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I will break his legs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I will break his face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I will end him
I If he breaks your heart
I still won't stand a chance

如果他敢讓妳心碎
我就打斷他的腿
如果他敢隨便敷衍你
我就揍他
如果他搞砸了
我就徹底幹掉他
如果他讓妳心碎
那我有機會嗎?

如果他跟臭味一樣
揮之不去
我會跟他好好聊一聊
我會罩你
如果他永遠不瞭
即使寫得清清楚楚
我會跟他講明白
我會教訓他一頓
如果他讓妳心碎
那我還有機會嗎?
如果他對你還不錯
我會當他的朋友
我就再也不會唱這首歌
再也不大聲唱這首歌
如果他敢讓妳心碎
我就打斷他的腿
如果他敢讓妳心碎
我就揍他
如果他敢讓妳心碎
我就作了他
如果他讓妳心碎
我還是沒有機會


這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一首歌,雖然他的歌詞非常的白話,但我還是硬是把它翻成中文,大概是這其中有一點趣味。
This is my favourite song recently. I realise that the lyric is quite strightforward, yet I can't help but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I like the way he present the song. He's sad and helples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girl but there's nothing he can do about it. He waits and sings and hopes all the same.

Wednesday, 20 May 2009

經典台語電影回顧

經典哪。


讓我想起 當年的電影節、蚊子電影院,還有歷史週的那些座談會。


Tuesday, 19 May 2009

麥仔煎

我從來不知道這個東西做麥仔煎,也沒有印象上次吃這個是什麼時候了,但是看到食譜之後就很想要自己動手做。因為這種簡單的麵粉餅類有一種台灣味,一種讓我很想念的味道。

今天又是整天念不下書寫不出一個字,所以心一橫乾脆把時間拿來養病(真的是懶散的好藉口)、做東西吃,順便在幾個像是University jobs之類的網站上找工作,寫履歷。喔學科學稿實驗的真的好多工作可以找,我想要找個歷史系所研究助理的工作都找不到,只有教授和講師的職缺,那得等個十年才有我的份吧。真是前途茫茫。


食譜來源:小小米桶的寫食廚房(裡面的材料和每個步驟都有詳細的介紹和圖片,以下是懶人版本的食譜)

材料:Self-raising麵粉一些(自發粉,中筋麵粉加上泡打粉),雞蛋一顆,白糖,蜂蜜,沙拉油,砂糖(我沒有黑糖或紅糖,只好用砂糖頂替,味道應該會差很多),芝麻

做法:先將黑白芝麻炒香放涼之後裝進袋子裡隨意壓碎放一邊,先打把一些白糖、蜂蜜和蛋打散再加入篩過的麵粉,一兩匙的沙拉油和水攪拌成糊狀,放進小火預熱好的平底鍋裡,過一陣子他會膨脹冒泡,這時候在表面灑上砂糖,再鋪上芝麻,再過一下下就可以對折了



我不知道第一次做算不算成功,因為餅皮是黑色的,但是芝麻的香味還是讓我很開心的把它全部吃光光。第二次火侯控制得比較好,所以煎出來的餅皮是漂亮的褐色,雖然因為放了太多砂糖而甜的要命,我還是很開心的把它吃光光了。

真的有種古早味啊。

Saturday, 16 May 2009

Great Escape to Brighton




這大概是我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人生中少數幾件瘋狂的事之一。

週四下午五點Andreas老大、Elisa和我三個人從倫敦Victoria車站搭巴士前往Brighton,根搭火車提早到的Louise會合,參加當地的音樂盛事--Great Escape。預計週五凌晨五點回倫敦。
這是一個為期三天的活動,我們買的是第一天的票,票價大概25鎊,可以換一個螢光綠手環,想看幾場就看幾場演奏。主要的場地就散布在Brighton裡的各個pub,從傍晚六點到凌晨兩點同一個時段之內會有多個樂團在將近三十個不同的pub裡表演,所以我們得看好時間地點,跑Bar。

           
人果然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做一點瘋狂的事情啊,要不然再過個幾年就沒有那個體力和衝勁了。

最瘋狂的還是Andreas老大了。他下午考完法文,為了趕巴士提早交卷,接著就直接衝到Victoria車站,隔天回到倫敦之後半夜搭車去日內瓦,進行長達一整個禮拜的自行車+搭便車之旅,目的地是法國里昂,回到倫敦之後,他得在三天半之內交出一篇essay。瘋子一個。
在十二個小時內,我們看了四場五場的小型演唱會,包括Emmy the Great, Evan Dando, Amazing Baby, Maccabees等等(似乎還有一兩個我不記得名字的團,反正他們太吵了我也不喜歡),我本來非常期待可以看到我喜歡的The Leisure Society,但是他們演唱的地方太神祕了,我們迷路的整整半個小時所以最後只好放棄,我的德國同胞們忍不住抱怨「要是在德國啊,地圖一定會比較清楚,一定會有正確的地址」,因為主辦單位的疏忽,所以我們不少時間確實是花在找吧上面。
其中我特別喜歡女生主唱的Emmy the Great,她的音樂非常動聽,沒有看到The Leisure Society我有點失望;Evan Dando則是Andreas從高中喜歡到現在的偶像,所以他看到本人的時候整個非常激動;我們看的最後一個是Maccabees,場子很大,燈光音樂效果也特別好,是Louise的愛團,她特別喜歡裡面某個男生,後來在半夜的after party一直偷偷看人家,但是看到他旁邊有個女生就心碎了。

我發現英國人真的頗為冷靜,絕大部分的場子裡,即使是重度搖滾的音樂之下,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跟著搖頭,大多數的人都是拿著啤酒靜靜的聽,只有少數的人會使勁的跟著音樂搖擺,不過我想也許這是夜晚時間和酒精濃度的問題,因為我們聽最後一場Maccabees時,半夜一點半,啤酒喝了三四杯以上,現場氣氛整個嗨了起來,不少人從頭到尾跟著唱。

後來的三個小時我們起先在外面遊蕩,Brighton有一片礫石沙灘,沒地方去我們只好在海邊吹冷風,後來才躲進主辦單位的旅館裡面休息。

在台灣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參加類似春天吶喊或者福隆音樂祭之類的活動,沒想到居然在這邊一時興起跟著去了Brighton,也沒想到跟著音樂搖擺可以這麼輕鬆自在。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語言,某種程度而言確實減少了一些文化之間的差異。

啊。青春,還有音樂會一類的。

Tuesday, 12 May 2009

nach haus

這是德國的一個樂團Silbermond (Silvermoon in English),雖然一開始聽不懂歌詞,但是音樂很溫柔,歌聲很好聽,搖滾起來也很有氣氛。

This is a German band called Silbermond, which means Silvermoon in English. Though I don't understand German lyrics at all,  the music is soft, the voice sweet and the theme atmospheric when it begin to rock. 



知道了歌詞之後,就更喜歡了。
本來想要把英文的歌詞在翻譯成中文,但是其中有些文字意義有些模糊,我可能得請教德國朋友們,需要一點時間把它潤飾的富有詩意一點。

It became one of my favourites after I read the lyrics in English.
I was thinking to translate it into Chinese but some of its meaning rather unclear in English. I might ask my German friends for help and it takes time to make translated lyrics more poetic.

歌詞來源: Lyric translate
German

Nach Haus

Ruhig und königlich liegst du hier vor mir
Deine Anmut ist schon zu sehn von hier
Du wirst sie nie verlieren

Ich war so lange weg, das trägst du mir nicht nach
Du empfängst mich doch noch mit offenen Armen
Mit offenen Armen

Ich komm nach Haus

Wir beide kennen uns gut, besser als gedacht
Durch deine Straßen zogen wir so manche Nacht
Du hast mich bewacht

Und jetzt zeigst du mir, dass wir uns nie verliern
Was uns verbindet, das krieg ich nur bei dir

Zurück nach Haus
Zurück nach Haus

Ich komm nach Haus...

English

Back home

Calm and royal you lie in front of me
Your grace can already be seen from here
You will never loose it

I was gone for so long, you do not hold that against me
You still welcome me with open arms
With open arms

I come back home

We know each other well, better than we thought
Through the streets we went so many nights
You guarded me

And now you show me that we'll never loose each other
What connects us, I can only get that with you

Back home
Back home

I come back home


Friday, 8 May 2009

Billy Elliot the Musical


Billy Elliot the musical West End official website


上週終於如願以償的看了英國本土出產的音樂劇--Billy Elliot,是從2002年上映廣受好評的同名電影Billy Elliot(台灣上映的電影名稱為「舞動人生」)改編而成的音樂劇版本,在2005年推出之後同樣的大受好評,短短的四年內就成為了West End的經典之一。

電影預告片 我還記得當年看電影的時候,那段小男孩不顧一切瘋狂跳舞的感動


音樂劇預告片 從這短短的片段大概就可以知道改編成音樂劇之後的Billy Elliot音樂和舞蹈以及舞台效果的成分


劇情是關於一個英國西北礦業發達的小鎮裡一個想要學習芭蕾舞的小男孩的故事。

雖然這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但製作團隊可不簡單,音樂是由Elton John操刀,歌詞創作者Lee Hall和導演Stephen Daldry也是重要的大咖,可見當初在改編的時候對音樂劇版本的重視。

全劇的最重要的一個特色在於呈現「衝突」:學習芭蕾舞和學習拳擊的矛盾、男性與女性刻板印象的對立、礦場罷工中工人與警察的武力對抗、個人與集體的拉扯、貧富與階級差距、社會與國家政策等等。

Billy Elliot,這個礦場裡長大,操著一口濃濃的工人階級口音卻懷抱著芭蕾舞夢想的小男孩,成為了跨越這些差異,超越這些衝突的重心。

因此,電影可以透過畫面剪接的片段達到呈現衝突的效果,音樂劇是否能夠在同一個舞台上呈現衝突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在我看來,Billy Elliot利用音樂劇的音樂和舞台特色到了極致。

這個片段的音樂是Solidarity,是我認為這齣音樂劇裡呈現衝突主題最傑出的片段。這是我在youtube上面找到最完整的版本,畫質普通音質很差(純音樂版本) 。


先從音樂說起,起初跳動的音符、浮動的節奏說明了個人--小男孩Billy--的困惑與混亂,面對一群穿著芭蕾舞裝的小女孩和自己內心對舞蹈的疑慮,他不斷的問著"I don't know what to do!',雖然Ms. Wilkinson隨意的回答"Follow the others!",但是他一個人在這個眾多的集體(學芭蕾的小女孩們以及罷工中的警察與工人群體)中,他仍然感到困惑。

音樂是由柔和的旋律與剛毅的旋律混合,工人警察強烈的節奏穿插在芭蕾舞蹈練習的音樂和中更加強了這種混亂;舞蹈與舞台安排更是一絕,芭蕾舞教室原本像是一個世外桃源一般,隔絕於外界的紛爭,但是這個寧靜的小天地卻又像是Billy的心一樣被撕裂開來,踏著規律步伐對抗彼此的礦工和警察,闖進了這個由女性和小孩子們主導的世界,音樂和舞蹈將這柔與鋼融合為一體,直到最後沉靜的那一刻--Billy依循著自覺,優雅的旋轉了起來。

對一個小孩來講,也許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思慮,但是在眾多衝突之中,他勢必面臨了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對於自己身分歸屬於哪一個群體的混亂與困惑,並且漸漸在這些衝突中更加堅定。

這個片段Electricity是全聚焦點之一,傳達了Billy對舞蹈的心聲。要找到一個能歌善舞(而且還是芭蕾舞)的小男孩並不容易,這是我看到最好的版本。(我在West End看到的版本無論舞蹈或歌聲相較之下遜色許多)


另外一個引起我興趣的是關於1980年代中期英國勞工階級和保守黨首相Magaret Thatcher的對抗,對英國東北地區的勞工階級而言,Thatcher和她的政策等於是摧毀了他們所珍惜的一切--工業文化。這首Merry Christimas Maggie Thatcher,在歡樂的氣氛中,簡直是尖酸刻薄又諷刺。現場就跟演唱會一樣熱鬧,非常有趣。我在youtube上找到的版本,歡樂到連偷拍的觀眾本身都唱起來了。


Billy Elliot大概會是我看過的音樂劇中最好的之一,也絕對是倫敦西區音樂劇首選! (又有哪些地方比倫敦更適合呈現英國本色呢?)

Wednesday, 6 May 2009

足球 Football is everything!


大概從上個月開始,我努力的跟著同學們在酒吧裡拿著啤酒嗑花生看球賽。

老實說,上一個句子裡的「啤酒花生球賽」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同學。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對於運動有莫名熱血的人,頂多就是小時候看灌籃高手的時候有那麼一點熱血,後來看籃球、棒球、網球甚至是撞球都是加減看,知道一些國際賽中知名的台灣選手,至多如此而已,所以這一次也不例外,想要跟著一起「加減看足球」,因為,足球文化在歐洲真的太強大了。

舉例來說,在我開始注意足球新聞之後,我發現大大小小的足球賽週末至少一百場以上在比,大大小小的足球聯盟也多倒數不清,似乎隨便一家公司隨便一個名義都可以拿來當作比足球的聯盟名子。(BBC Football裡面有詳盡的賽程。)

另外就是我的同學們(清一色歐洲人)絕大多數都會看足球,像是我英國同學James,雖然未必支持某個特定的球隊,但是講起足球總是頭頭是道,而且總是可以很順口的講起某一年的某一場球賽發生了什麼事,或者最近哪個球員要被賣到哪一隊,偶而還會為了增加看球賽的樂趣,下個一鎊的小賭注。

我只能說,他們真的太高竿,像我這個還在入門階段學習足球規則的小朋友,只能在旁邊拿著啤酒傻笑,完全沒有辦法加入他們熱血的討論。

所以我很認真的考慮了一陣子要支持哪一個球隊。根據帶我入門看足球的老師千千先生的說法,最快瘋足球的方式就是挑一個帥哥足球員,然後努力的看每一場比賽。我觀望了一陣子之後選上了目前位居Premier League第四名的Arsenal,歐洲的話則是Barcelona。雖然還沒進展到記下每個球員名字年齡的階段,但是在有支持的球隊之後看球賽真的有趣多了。至少,進球的時候會不自覺得跟著歡呼。

最近球季快要結束了,所以氣氛也特別的熱烈。昨天晚上在一家塞滿Arsenal支持者的酒吧剛看Arsenal v.s. Man U,這家酒吧就在倫敦Arsenal足球場附近,一到Holloway Rd.站,路上滿滿的都是兩隊的支持者,每一家有播球賽的酒吧都塞滿了人,處處可見支持者們穿著球衣拿著啤酒在吶喊,也有許多圍著球隊顏色的圍巾的球迷在酒吧門外聊足球,附近也有警察在注意有沒有暴動。

足球可以說是比較中下階層的運動,英國還是有不少人是從來不看足球的,像是我們系上的教授們,我實在很難想像他們穿上球衣跟著瘋狂吶喊的樣子。不可能,沒有可能。

另外,說足球是中下階層也和這足球文化中的語言和暴力有關。在看足球賽時最容易學到的就是各式各樣英國道地的髒話。我反應比較慢,很多東西都在我恍神看球賽的時候被我忽略掉了,不過我們班上的的德國男生Andreas倒是很認真的問James這些髒話是什麼意思,躍躍欲試的要拿來用。

說到Andreas先生,在我一來英國就讓我感受到足球熱血的就是他了,我想我的朋友們之中應該很難找到比他熱血澎湃的了。他說過他曾經不看足球長達兩年之久,因為他覺得他那時太投入有礙身心健康。

確實如此,一點也不誇張。看球賽的時候我也經常會偷看大家的表情,Andreas尤其有趣,他認真和投入的程度大概跟足球場邊的球迷差不了多少,時而大叫時而抱頭時而迸出一長串的評論,無奈的時候就出去抽根菸解解悶。

他的好兄弟Nick和James的反應就沒有那麼誇張。所以當今天晚上我們在看Chelsea v.s. Barcelona下半場發現他不見時,Nick忍不住調侃:「Andreas大概躲起來哭了吧。」不過幸好後來大家都討厭的Chelesa被Barcelona得了一分,情勢大逆轉,這下大家有比較好過一點。

總而言之,在英國生活,足球真的必須是一部分才行。

Sunday, 3 May 2009

我去聽了他的演唱會

在瘋狂念書寫作業四週之後,我放了自己一週的假,無所事事了一整個禮拜。

所以這一個禮拜過的異常的快,好像一兩秒就結束了一樣。

週一交了作業之後跟同學老師去喝酒,週二週三周雖然去了German Historical Institute和Senate House Library找書,但事實上完全沒有念書,倒是在附近找公園慵懶的曬太陽或者晃到隔壁的大英博物館看展覽;週四和希臘朋友Melina看了一場音樂劇Billy Elliot,晚上荷蘭朋友高德甫和他的日本女朋友Eri在我的廚房作荷蘭煎餅給我吃,週五到學校圖書館找論文,一樣無所事事了一整天然後晚上和朋友大貢維君在一家叫做「旺記」的中國餐館吃晚餐,週六晚上我去聽了同學的表演,週日發現這禮拜應該也沒有什麼心情念書了,乾脆點就決定去Notting Hill裡的市集逛,一個人過悠閒的午後。

然後我發現我居然有點想念那些瘋狂規律每天在大英圖書館念書的日子。



回到演唱會這件事。

我們班上有兩個從劍橋大學畢業的男生,我稱他們為劍橋男一號與二號,我現在要說的是二號。

劍橋男二號名字叫做Reuben,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這人怎麼一點也不劍橋」,是個外表有點邋遢(如果要說有點髒也不為過啦),走搖滾路線的男生,平常都是穿著一件很皺的T恤和一件黑色皮夾克,頂著一頭捲捲長髮,每天看起來都有點狀況外,香菸和diet coke不離手(他後來跟我說他每天至少五罐),常常看到他下課之後在門口抽菸,沒事會推廣抽菸文化(是的,就是他說要教我抽菸,告訴我抽菸有多好多美妙),還曾經跟在Royal Justice of Court外面主張禁止菸草的阿伯辯論(結果當然是他贏啦,他可是劍橋男耶),偶爾參加抗爭運動(G20他也有去),不過我親眼所見最瘋狂的事,是某天我們在歷史系上(八樓)的教室上課,課間休息的時候他和Andreas「爬」到窗台(不是陽台喔)上抽菸。

那個窗台基本上根本不是設計給人用的,頂多放些植物盆栽之類的東西,看到這兩個人擠著蹲在那小小的沒有安全柵欄的窗台抽菸,我和其他同學大概有五分鐘的時間囧到下巴都合不起來。最後是系老大出現了制止他們,很酷的說:[我想我們歷史系保險應該沒有給付這一項。」才把他們抓下來。

我猜我的表情大概是介於不知道要佩服他們不顧一切為了抽菸的精神的苦笑還是擔心他們掉下去的焦慮。不過我想精確來說,我嚇壞了,真的。

我得說這大概是這一年最經典的畫面啊。

劍橋男二號的妙事當然不只這些,不過因為我跟他非常的不熟,所以知道得很有限,特別是他的劍橋腔常常讓我覺得有距離,所以就連要不要加他facebook都花了我一兩個月的時間考慮。

基本上他人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有時候直接了點,但是比起劍橋男一號他算是個有趣到會讓人想了解更多的人。

拜神通廣大的facebook之賜,幾個禮拜之前看到了他的團要表演的消息,在Myspace上面先聽了音樂,就開始認真的考慮去聽聽現場。他的團叫做Avatars,成員很簡單,只有兩個:我同學彈吉他,主唱是個女生,聲音非常好聽,非常特別。

































那是一個很小的酒吧,音樂表演的地方在酒吧的樓上一間小小的昏暗的房間,裡面塞滿了大約將近三十個人,我們到的時候已經遲到了整整一個小時,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侷促不安,好像不小心走到了另一個世界一樣。

當時正好是一個女生在表演,叫做Caroline,幸好,還沒輪到Reuben。




























總共有五組表演Alastair Artingstall(網頁上面有他的兩張專輯音樂片段可以合法下載), The Avatars, Caroline Doyle, Mike Rosenberg & Patric O'Connor,我對音樂的研究甚少,也不太能正確歸類音樂的風格,後來才知道這種類似民謠(folk)的風格叫作Acoustic。他們的風格大概是融合了藍調、鄉村、民謠的感覺,主要的樂器是民謠吉他。

當然我最喜歡的團就是我同學的團Avatars,除此之外我也滿欣賞Caroline Doyle和Alastair Artingstall。然後其中有一個人根本是瘋子,最後一首就像碎碎念一樣,整首歌一直大叫「好黏好黏好黏好黏的口香糖」(sticky sticky sticky sticky sticky chewing gum!!!)。

無論是這家小小的酒吧小小的音樂演唱會,或者是這五個名不經傳的小小團體,這一切讓我對倫敦的音樂文化有了多一點點的體驗,真的很奇妙。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