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Edinburgh和York遊玩回來的隔天,德國女孩Elisa同學和他的室友Joanna就約我一起去Cambridge,因為老早就聽咱們在Cambridge村莊長大的James同學說要帶我們去撐篙(punting),從論文還沒開始寫之前講到論文寫完交出去之後還處於講講而已的階段,最後是Elisa要回德國去了,所以我們趁著她離開之前趕快約一約,出發到Cambridge。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會把牛津和劍橋兩個做比較,通常大家會比較喜歡劍橋,甚至有一種說法是「先去牛津再去劍橋,這樣子才不會失望」。我算是奉行了這一旅遊守則,但我並不覺得牛津比劍橋差,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名校大學城,兩者氣氛其實還是很不一樣。打個比方,對我來說,牛津的貴族氣息比較重,像是一位傳統、穩重而相當有氣魄的老紳士,身穿黑色燕尾服,頭頂著高高的禮帽,手上提著老舊的皮革公事包,還帶了跟手杖;劍橋沒有那麼貴族氣,但卻一樣的出自上流社會,是一位高貴典雅的年輕紳士,身穿呢絨獵裝(tweed blazer),背帶著帆布鑲皮革的書包,輕盈而帶有一點俏皮的味道,骨子裡卻相當同樣的落落大方。
這是有點怪異且相當個人的見解,大概是出自於我對十八十九世紀英國紳士衣著談吐的迷戀(有點obsession的程度,出自Jane Austen的各個小說、Sherlock Holmes還有Jeeves and Wooster影集)。
總而言之,兩個都是我很嚮往的大學。大概劍橋某些牛津沒有的元素,又讓我覺得他似乎比牛津更有親切感一些。例如,腳踏車。到處都是騎著腳踏車的學生,讓我想到以前的大學生活。最重要的其實是那條康河(River Cam),貫穿了大學各個重要的學院,當我半躺在船裡悠哉的看著風景的時候,真的是非常羨慕到嫉妒他們的生活。
曾經跟我一起去過這兩個地方的王大貢,見證了我走在校園裡面,「啊我好想要來這邊唸書」,「喔這才是所謂的大學啊」、「我看明年來申請看看」一句句的碎碎唸過程。
回到我們四個人到Cambridge這件事。不得不說歐洲人整體而言實在是很悠哉,但換個角度想,其實也可以說是亞洲人旅遊太拼命。
我們三個女生從Liverpool Station搭慢車(多花了一個半小時可是便宜三鎊)到Cambridge,將近12點才到,到了之後(沒有目的的)晃了好一陣子之後決定去買咖啡提神、接著就去punting。「乓」完了肚子餓,就找家店吃東西聊天(印象中我們聊了一陣子起司和豆腐),這一頓飯就是三個小時,在街上再(依然是沒有什麼目的)晃一陣子接著就決定找家河畔的酒吧喝酒抽煙聊天(這次聊的是嘻哈音樂和流行樂),然後結束了悠哉美麗的一天(重點是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進任何一個劍橋的學院參觀喔)。
如果是我,依照我去York的拼命程度(其實到Edinburgh就整個懶散掉了)來Cambridge玩,應該是會拿著地圖勾今天目標有幾個,要去參觀哪些哪些有名的學院、照相一定要照哪裡、門票要花多少錢、幾點到幾點punting幾點吃飯之類的。
是有那麼一點點失望啦,但是自己punting的經驗大概很少觀光客有,這個印象這麼深刻的經驗絕對值回票價。因為我們有James的關係,所以便很放心的租了條船讓他去「乓」,他可是有十多次的punting經驗,保證我們這種船很穩,絕對不會翻,人也絕對不會掉下去(除了某次他故意把他女朋友搖下船)。看了他示範一陣子之後,我們幾個偶爾插個花試試看(主要是我和Elisa啦,Joanna怕的要命,我乓的時候她也緊張的要死,似乎是怕翻船),沒想到那些這看起來輕鬆,事實上一點都不容易,那支木棒重的要命,光是把它舉起來就費盡了我全身的力氣,還得用力把它推進河裡讓船向前行。我的技術很差,船只會向右邊走,都得靠James用木槳撐開,還跟其他的船撞了幾次。Elisa的技術好很多,現在想想真的是頗神奇,她個頭比我小,居然稱起篙來還頗順利,大概是有天分。
這麼開心快活的劍橋punting行,還是有代價的。
隔天早上起床,我全身酸痛到不能動,一點也不誇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